<!--go-->
战国时期,音乐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这一时期出土的乐器主要有大型编钟、钮钟、镈、编磬、笙、竽、琴、筝、瑟、篪、排箫、箜篌、建鼓、悬鼓、有柄鼓、扁鼓、铜鼓、于、铎、钲等,种类多样,制作精美,性能完备。除了乐器方面的成就外,还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广陵散》,另外还有《屈原问渡》、《楚歌》、《幽兰》、《易水歌》,等等。
《易水歌》来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丹因畏惧秦国渡过易水,对燕国进犯,遂派壮士荆轲赴秦国刺杀秦王。临行时,太子丹及其他知情人都到易水边来为他送行。到了易水边,祭过路神,荆轲正要上路,他的好友高渐离忽然即兴拍打乐器,荆轲和着音乐慷慨而歌。大家听到他悲凉的歌声,“皆垂泪涕泣”。荆轲又走上前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歌就是被后人所广为流传的《易水歌》,它是声调激愤的羽声。被荆轲的激昂情绪所感染,在场的人都瞪大眼睛,“发尽上指冠”。
《屈原问渡》曲意出自楚辞中的《渔父》。屈子与渔父一问一答,曲子在绮丽中透着淡淡的悲意。世间沧桑好似都已概括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屈子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屈子又叹:“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没有明确回答,而只是告诉他沧浪水清,可以用来洗他的帽缨;沧浪水浊,可以用来洗他的双足。曲子的宁静处如渔父,激荡处如屈原,一快一慢,一急一缓,截然不同的态度,自然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屈原满腹悲壮,最终纵身一跃而下,江面激起几多浪花,然后慢慢归于平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