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首都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总理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十二月二十六日,华国成立后第一批五十二名赴米留学的访问学者集合人民大会堂,平均年龄四十一岁,都是教学和科研骨干,学科范围集中于理工农医。
在两个月的英语培训后,他们掀起留学浪潮的第一波浪,次年,后续的留学生将在各语言学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之后进入对应外国大学。
姚青青班上最终六名同学正式进入留学名单,被刷下的都是年纪偏大的。
二十八日,□□通知,决定在全国恢复增设一百六十九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转年,华米建交。
改革春风吹满地,国内日新月异。姚青青死守她的目标,稳打稳扎走下去。
倒是想第二波想留学的同学被打击了,本科生留学比率大大降低,且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开学,一档《电视英语课堂》节目通过央视全国播出,想留学的哪个不是肯下苦功学的,好的学习渠道对他们英语起了很大帮助,英专生的优势减弱,竞争激烈。
但自费留学的通道开启,数千人报名,只要自己能联系到国外学校,拿得出钱,国家承认其与公费生一样的地位。
一九八一年三月,姚青青持报道证到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实习报道。
她填的实习意向是学校,但报道证到手却是热门的外经贸部,据学长学姐说这是经常出差的部门,特别长见识,在所有实习单位中仅次于外交部。
路遥进了翻译部,圆了她的翻译梦,林纾尔和张柳莹去往不同大学。
吴晓凤是第一波公费留学生,史娘第二波自费留学生,她们不清楚她俩现状。
新生活,即将开启。
第64章 064 实习
姚青青派遣地是鹏城, 这算是实习工作岗位最让她满意的地方了。
她被分配至米大司一处,专负责对米的外贸活动翻译。
今年过年的时候她成功鼓动两个哥哥来这边了,当然, 她以为是她的鼓动起了作用,实际上是利益驱动。
原以为抵达实习单位报道后能缓两天去找他们, 连接待她的处长脸都没看清,一张条子递到她手上, “和平塑料厂需要一个翻译, 你现在去给他们翻译处理一下。”
“呃, 我自己一个人去?”初来乍到,带教都没有吗?要知道姚青青下了火车后兜兜转转找到单位地址, 如今行李还放在门卫处。
“你不是英语专业的吗?”处长不悦道。
姚青青这回看清他的脸了,正正方方国字脸, 浓眉短粗, 脸上夹杂排斥表情。
是对她的排斥,姚青青确定她没有看错。
可她第一次来呀。
“是。”
“单位的车你还不能借调, 你自己坐车去,回来报销。”处长语气突然缓和, 但姚青青依旧感受不到温暖。
身为实习生连工作内容都不熟识, 就被派出去干活,谁敢信?
鹏城大兴土木,到处都是建筑物、厂房,放眼望去灰扑扑一片,姚青青着实给水木大学长脸了, 依靠个人努力找到和平塑料厂。
这所厂子在乡下,姚青青一路走来都不敢相信这样的地方会跟国际挂钩,若不是墙面上刷着“和平塑料厂”的大字, 她只会将它当做家庭工作坊之类的,因为它全全然然在乡下。
厂房简陋无比,里面传来机器嘈杂生产工作的声音。
车间只有一个,是一处占地三百余平的长方形建筑,两侧几间小房,不是办公室就是生活区。
姚青青挑了房门最好的小房间进去。
门是敞开的,里面没有人。
“没人吗?”她敲了敲门,探头环顾。
“你是谁?干什么的?”身后传来中年男人呵斥声。
姚青青转身,“哈?”
“你是谁?找谁?”中年男人再次说。
“抱歉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你可以说普通话吗?”姚青青真诚地说,她不忘自我介绍,表明来意,“我是外经贸部来的翻译,你们这边需要翻译是吗?我应该找谁呢?”她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没人教她怎么做,她唯有诚恳。
处长交给她的条子她拿出来,递给中年男人看,是工作证明。
中年男人听懂她说的话了,他接过条子阅读,而后扫视她,眼底写着不信任,但他还是说了,“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叫人。”别扭的普通话姚青青用心听也只听了半懂。
“好。”姚青青笑,她希望笑能化解他们对她的不友善。
中年男子跑去车间,姚青青没有跟过去看。不仅是因为男人说了让她在这里等,她自己也不愿意过去,整座塑料厂漂浮难闻的气味,越靠近车间味道越大,嘈杂的声音也叫人想远离,工作环境很糟糕。
姚青青不由皱眉,她打量四周的环境。
等了快五分钟,中年男子出来了,他身旁跟着青年男子,青年男子服饰斑驳看不出原来的色彩,看得出来他是从流水线上被叫下来的。
“你好,我是何平,塑料厂的经理。”何平朝姚青青伸手,只是意识到对方干干净净,而他脏兮兮的,他收回手,笑了一下。
他不高,站在姚青青对面,两人眼睛平视。
他的普通话同样不标准,不过比起中年男子强上太多。
何平?和平塑料厂以他名字命名的吗?
姚青青心里猜测,脸上露出微笑道:“你好,我叫姚青青,外经贸的翻译。”
何平看起来很和气,她的心情好了些。
“去办公室里坐着,李叔,麻烦给姚翻译倒水。”何平无意间吩咐中年男子,也就是李叔。
李叔看起来不高兴,但他照办了。
“姚翻译刚工作没多久?看起来很年轻呀。”何平笑呵呵道。
“是的,刚工作,处长叫我来你们这边,有什么需要我翻译的吗?”他的话像是在试探,姚青青不想多说。
作为第一天报道的实习生就出来办事,她自己都觉得单位有点过分。
就不怕她把事情办砸吗?甚至没有工作交接,她对事务一概不知。
半点摸不清状况,可作为翻译,她的本职工作是翻译,万事不管,翻译好就好了吧。
但这里不像是需要翻译的地方,也没见着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