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苏杭乱局未定,官府即使有心疏导民众归乡耕种,那也是难做到啊。”唐俊词也明白这一点,而他对苏杭的认识也深刻,知道根由何在。
杨继业笑了笑,说,“大人,民众不敢归乡,那是倭寇为患。如果民众只是去耕种,倭寇会为此斩杀他们吗?”
唐俊词一愣,也知道这种情况对倭寇说来,单纯的斩杀民众没什么意义。苏杭耕种,对留在苏杭的倭寇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有土地不荒,才会有收成,倭寇抢掠才有所得。不过,看似有道理的事情,但真正要让民众去做,那也是不可能的。
“杨咏石,有什么好建议?”唐俊词说。
“大人,与其一味地施粥,不如改变这种方式。”杨继业说,“但凡去耕种的民众,官府可分发米粮。以后,官府不再施粥,而是视耕种来给米粮多少。至于各家的粥场,官府也可做一些规定,那就是多少岁以下的孩子,多少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无偿领粥。其他的人,即使不去耕种,也要做一些事务来换取粥饭。大人,不知可推行得下?”
“杨咏石,你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唐俊词微笑着,“不过,民众耕种还要有保障才可,不然,谁敢去倭寇横行区域?”
“大人,能不能与大将军商谈,将平倭军一部分作为军屯之用?倭寇到来则厮杀,倭寇没到则与民众一起耕种。”杨继业笑着说。历史上,明朝的军屯制度,一开始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只不过到后来,体系腐败严重,使得好的方式都变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