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991年,央视《经济半小时》突然直播了一场临时节目∶"纪念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
由于没有预演,六千多个维权电话打了过来,节目组鸡飞狗跳。甚至因为打不进电话,一位退休老干部直接把洗衣机抬到了央视门口。
那会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像现在,假的比真的还真。
面对如此迫切的维权需求,央视在第二年更加重拳出击,曝光了霞飞等八家化妆品重点企业。被曝光后,霞飞的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跑到轻工业部告状,说节目组摧毁名牌,搞垮民族工业。甚至惊动了中央。最后霞飞整改。
1993年,为了给315晚会壮声势,中央直接派了十几个部长坐镇现场。
那会力度是真大,为民请愿,推动法制建设,连调查记者都迎来了巅峰期。曾经有一名记者为了挖掘黑心企业,辗转九省,调查了四年。
一旦被点名,轻则整改,重则坐牢。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3·15越来越差,2013年更是闹了一场笑话。
何润东发了一条微博,本意是批评苹果售后歧视,好死不死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大概8点20分发"。当年的名梗。
这说明晚会的娱乐性增强了,商业性放大了,初衷没了。
此后的几年,更是越来越烂,小问题上重拳出击,大问题上视而不见,揭露的东西全是不痛不痒。就像现在的主流舆论,总是一个劲问∶年轻人为什么不买房子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