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转眼便过去半个月,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山东经常传来蝗虫的消息。
陆续有河南一带逃灾的百姓,四处往京城赶来,匡愚跟着成渊许久,干劲也比以前更加充足。
城外千亩暖棚改了个很骚气的名字:镇国书院。
民报和官府的邸报都刊登这一消息,所以有关暖棚更多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大明所有官员手里。
邸报和民报一旦刊登出与平时不一样的消息,立刻就会引起京城不一样的讨论。
这种反常的讯号能够让官员不停地去研究。
镇国书院这四个字,显然已经开始渐渐被官员所注意,当然它也跟成渊这几个字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许多官员不明白,光靠着鸭子,晒干的藤蔓,红薯,玉米,就可以救灾?
那置大米跟麦子于何地啊。
而成渊是没时间去听议论的,他把京城能买的鸭子都集中到一起,这期间红薯也开始被推广起来,有不少百姓来到镇国书院请教红薯是怎么种植的。
再加上朱棣为了感谢成渊,将城外寺庙附近,城外的良田将近五千亩,都赐给了成渊。
有了大量的土地种玉米苗和番薯。
虽然是五月,但是从暖棚里移栽出来的苗木要比外面的苗木高出一大截。
匡愚每天跟着成渊,忙的也是团团转,每日就是镇国公府和镇国书院来往。
成渊常常带着匡愚去太医院和朱棣那里。
两人黑不溜秋的,成渊原本很白的脸被晒的像只泥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