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李忠信的认知当中,一篇好的文字所带给人们的,未必只是作者试图表现出的思想,还在于包括阅卷老师和参考学生在内的广大读者以此衍生出的不同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只有叫标准答案的那个哈姆雷特才是可造之材。
一部《红楼梦》想表达的,正因为缺失了后四十回,没有标准答案,两百多年里不知出现了多少版本的优秀解读,成就了今天红学研究的百花齐放。
此时曹雪芹的初衷未必就是最重要的,由半部《红楼梦》衍生出的种种珍贵的思想和由此成就的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其价值早已超过了作品本身的意义。
语文的学习,在基础知识之外,不应只是僵化刻板的固定答案,尤其是作文和阅读理解上,更要有所变通,否则会固化学生们原本活跃的思维。
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所推出的创作意图,未必只是唯一的,要给标准答案之外的思路留下生路,这是文学素养、个人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文学品格的养成所必不可缺的。
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思维发散活跃,有积极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统一型号。
当然这并不容易,缺乏单一标准答案的阅读理解,很大程度会因为阅卷老师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评价,要有所慎重,但文学素质的评定方式,从来就是时代的一道大题,尝试解决总比墨守成规要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