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旉记忆中明朝后期的自制火器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某些方面甚至重新超过了欧洲列强。然而,由于质量不过关,炸膛的事故屡屡发生,于是士卒为了保险,便在实战中减少火药用量,结果在与建奴交战时付出了血的代价。现在卫军虽然规模有限,但即使没有热兵器,他们也足以在正面战场与金军抗衡,所以赵旉没有必要冒险将不可靠的技术过早地用于战场,死于事故之手可往往比战败更打击士气。
其实,以王府旗下军工厂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制造出不会炸膛的枪炮也不是难事,但问题是赵旉一定要他们试验出在不同装药量时枪管炮管炸膛的临界厚度来,这就太难为工匠们了。
不说别的,虽然球墨铸铁的大量生产,令大宋的钢铁质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可是由于缺乏高温温度计等现代测量手段,哪怕是用相同方法生产出来的钢铁,质量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赵旉居然想要工匠们将误差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
好在蕙质兰心的陈灵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与工匠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改了赵旉想当然搞出来的火器研发路径,而改在研发的同时进行试生产。这样做一来增加了实验样本,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二来也容易寻找到最符合实际的质量标准,而不是像赵旉那样仅凭想象;同时还能快速过渡到批量生产的阶段,大大提高了新装备换装的速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