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选好了随行人员以后,凌皓也顺便把自己身边现在的食客们整合了一遍,看看到时候能不能一起带进洛邑学宫接受测验。
反正自己的身份摆在这里,到时候也不怕洛邑学宫不接受自己这一帮子人啊。
“怎么样?可都准备好了吗?”凌皓随口问了一句。
“公子,已经尽数安置完毕了。”燕南天抱拳道。
“很好,明日,咱们便启程前往洛邑。”凌皓点了点头,背着手走进了书房。
书房里挂着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七国各自的势力划分区域,以及洛邑的所在位置。
“嗯……只有过伊水这一条以后才能算是接近洛邑吗?”凌皓瞅了瞅地图上的那个方位。
伊水其实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其为“东方的两河文明”。而在后世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
伊水,古书之中称为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地理志》曰:“出熊耳山”。在后世,经过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多次考察勘探,闷顿岭的山体结构及地质特点,均属伏牛山系,故所谓“出熊耳山”之说有误。伊河沿伏牛山北麓与熊耳山南麓之间,西东流向。由源头至潭头乡汤营村出境入嵩县,经伊川、龙门、偃师,在顾县镇杨村汇入洛河(洛始称伊洛河,而后入黄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