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李恪最后的明志之语不太入耳,但约法三章确实为这场集会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调。
事实本就是这样。
西军身为大秦鼎定社稷的三足之一,看似是李恪一手独掌,实际上却同样是各方势力交织盘绕的状态。
始皇虽死,余威尤烈,扶苏和李恪若不能快速让执掌七郡的官吏、将佐们定下心来,莫说以后反攻咸阳,便是眼下,想要维持住七郡的稳定与发展势头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不过始皇帝的余威也就这样了。
李恪明白自己的劣势,同样也明白自己的优势。
西北七郡有不同于中原的特殊优势。
首先,其地域发展的核心始终在墨家,这保证了西北的政局便是再有动荡,其发展思路也不会擅改,李恪的根基就不致动摇。
其次,西北官吏普遍年轻。
墨家在西北的社会实验涉及根本,故在处理此事时,李恪和始皇帝这对搭档在大胆推进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过谨慎二字。
这场变革一直处在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的过程当中,自阳周、直道二线并举,到河间立郡,合二为一,再到西军镇边,以军辅政,这个过程不仅造就了李恪这样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封疆大吏,也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大胆的中下级官吏。
西北的官场是极具活力的。
年轻人有冲动,有干劲,思维活跃,接受力强,便是李恪从未刻意排除过异己,为眼下的局面挑选追随,年轻人们也早已通过优胜劣汰的官场法则逐步淘汰了因循守旧的中老年官吏集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