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在赵国实行科举制度。”张敖谋划这事已经很久,但条件始终不太成熟,现在“商山四皓”跳出来准备占领大汉国的高位,对皇帝施加影响,张敖只能把科举这个杀手锏拿出来。实践证明科举制度还是很好用的,既给了读书人以出路,又将读书人都控制在朝廷手中。读书人只能围绕着朝廷的指挥棒转。至于以后科举出了问题实际上是朝廷只想要奴才,并不想要干实事之人。
科举制度对贯高和赵午来说又是新名词,他们只能静静等待张敖解释。
“科举制度与我们现在招募官吏的考试不同的是他是一种分级考试。我准备在郡县一级设立考试,在这一级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在各郡县任职。同时还要进行全国考试,合格者为举人,最后我在王宫对举人进行考核,选拔出一批合格者称为进士。那十二名可以成为三公九卿助理之人也同时选择出。这样考试的好处是给所有人一次机会,即便是不能在全国考试中出头,在郡县当一个官吏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有人都是不愿承认自己笨的,看到有同三公九卿共事的机会,总觉得这个人肯定是自己。
“那原先的官吏考试怎么办。”贯高更喜欢以前的官吏考试,招进来的人在底层一级级的干下来,更容易培养出干实事的官员。
“原先的官吏考试照常进行,只不过在宣传上重点宣传新开始的科举考试。让人有一种可以一步登天的感觉。”宣传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张敖希望科举不但能筛选出赵国合格的官吏,而且能将大汉其他地方的人才也吸引到赵国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