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宣和二年大宋朝廷输掉大名府之战被迫向同舟社割地求和后,被东平府和开德府相夹的濮州便成了大宋的最前线。
此后,朝廷在濮州投入巨量人力物力,修筑了大量的烽堡,并参照河北路御辽故事,于边境兴修溏泊工事,以期防住同军的炮营长驱直入。
至于此举对攻坚能力极强且配有专业工兵营的同军来说,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也只有经历了大战的检验才能知道。
随后,大同帝国以各种借口屡屡挑起事端,数次经开德府南下威胁开封府,位于开德府东侧的濮州军民也一再受到惊吓。
但同军似乎对近在咫尺的濮州并无兴趣,数次南下都只是分出少量兵力向东牵制当地守军,而没有进入濮州境内一步。
其实,同军的行动异常很容易理解。
同宋两军战力相差巨大,优势方的同军根本不惧来自侧翼的袭扰,而弱势方则只敢躲在烽堡城池中瑟瑟发抖,更不敢挑拨强大的同军。
既然由开德府直接向南攻入滑州就能顺利威胁开封府,同军又何必多此一举,再攻打东面的濮州呢?
形势如此,濮州的战略地位便尴尬起来。
确认京东西路的防御体系无法对开德府方向的同军形成有效牵制后,大宋朝廷索性大幅度削减了投向濮州的战略物资。
宋军的士气和战力一直都是靠真金白银来维持,朝廷大幅削减防务开支的结果,便是分润到各级将校和底层丘八们手中的钱财急剧减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