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因为当着朱慈烺的面表演,李顺非常紧张,五门表演的佛郎机炮,每一门的炮手他都亲自叮嘱。
一声令下,演练开始。
朱慈烺发现,操纵火炮的炮手并不进行测算,所谓瞄准,全是凭感觉和目测在进行。
这可不行。
只凭经验,而不是科学的测算,很难保证火炮的精准度。
没有操作手册,师傅带徒弟都是口耳相传,没有教材也没有标准,打的准不准,全看临场发挥。
百年来,大明炮兵一直如此。
不止炮兵,华夏民族很多技艺的传承,都是父子或者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没有专门的书籍和经验总结,更没有科学的研究,一旦有什么意外,不管多优秀的技艺,立刻就会失传。
西方却很少有这样的事情,一种技艺只要被研发出来,就会永续发展,一来西方所有的发明,都有理论支持,不像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的,不是失传就是走偏了。就如火药,中国人千年人就发明了火药,却没有人去探究火药为什么会爆炸?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比延续了千年,西方人却在搞清火药爆炸的原理后,发明了威力更大的黄火药。
二来西方不怎么藏私,他们讲究是“公司化”,我们却是父传子,子传孙,家族机密绝不外传,在保密第一的情况下,很多优秀的技艺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发展。
火药是如此,火炮瞄准也是如此,从最早的虎蹲炮到眼前的佛郎机炮,明军瞄准一直以经验为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yuesekanshu.com
(>人<;)